江边的旱鸭子

Blog of John Chou

这是我的嵌入式笔记第四篇,原文写于2015年。

印象中国内的嵌入式开发还是(可能是盗版的)IDE 加载项目工程后一键编译/烧录的模式,开发人员对底层吃的不够透,离开 IDE 或者换个开发环境犹如深度近视患者离开了眼镜——寸步难行。再说远一点,似乎不少人的学习路径都是通过看中文教材和一些培训班视频(我当年也看过郭天祥和韦东山的视频😂),缺乏“一手”知识的摄取和体系化的训练。

这个实验除了可以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底层行为如上下文切换外,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要在 Linux 环境下使用 GNU Toolchain 编译链接系统,最终烧录到 ARM 硬件上,非常非常的“硬核”。

这是我的嵌入式笔记第三篇,原文写于2015年。

在真实世界中,一个操作系统是如何被加载的?对于单片机、SoC以及我们常见的计算机,由于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不同,启动流程肯定会有差异。不过对于大型操作系统,启动流程有不少共通之处,本文将简单解析一个消费类电子产品常用的系统(基于TI的AM335x处理器)是如何被加载启动的。

这篇笔记其实是在组队项目时,由一位队友Adrian Huang所写。相比我们这些“愣头青”,Adrian已经有八九年的Linux底层工作经验,先后在HP、联想、MTK工作过,是十足的大佬。

这是我的嵌入式笔记第一篇,原文写于2015年。

这篇笔记是当年参加Embedded System 2015课程的作业之一。Jserv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,也帮助我迈入了计算机科学的殿堂。他的课程在成大是出了名的“硬”,信息量巨大,上课基本就是划重点加答疑,课下需要大量时间去自学和实践。同时他也一直鼓励学生参与开源活动,甚至把作业发布到例如Hackpad(现今Dropbox Paper)、HackMD等协同文档平台上,既可以作为自己的网络备份(这也是为什么我还能找到这些“黑历史”😂),也可以供其他人参考、交流。

2016年随着Hackpad被Dropbox收购并推出新的产品Paper,Hackpad上的数据也被自动移植到了Paper上。在这次数据自动迁移中,当年的不少作业笔记被遗失。在2019年的尾声,我会陆续将仅存的少量有意思、有干货的笔记从Dropbox Paper中翻出来放到博客中,也算是对当年热血岁月的一次纪念。

0%